宁夏残联信息第23期
本期要目
★用精准数据调查服务残疾人工作大局
★多种就业形式确保残疾人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掉队
★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呈现新气象
★兴庆区残联“用心用情”书写残疾人事业新篇章
★动态4则
用精准数据调查服务残疾人工作大局
近年来,自治区残联坚持把做好数据调查作为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把精准的残疾人调查数据当做“看家法宝”,从组织建设、数据质量、分析应用等环节入手,提升调查的精准性、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助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建立深化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工作机制,各级残联分管领导全面负责、责任部门全力主抓、业务部门协同推进,统筹做好技术支持、人员培训、质量监督等工作,做到责任清、任务明,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残疾人调查“责任网”。加强乡(镇)残联、村(社区)残协建设,配齐配强专职委员,建立稳定的调查员队伍。严格落实调查员分层分级培训制度,“十四五”以来区、市、县残联分片区举办了339场业务培训班,3000余名信息采集员参加了培训。自治区残联统一为全区调查人员印发《工作手册》、配发《调查证》,确保培训不走样、不走过场、不层层衰减。“十四五”以来,自治区财政安排调查资金1200余万元,各市、县(区)残联也积极争取本级财政支持,落实工作经费和调查补贴,为调查工作圆满完成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二是抓好数据质量,提高工作成效。全面筛查调查对象,及时核对、注销死亡和脱残人员,摸清每一个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实现助残政策“全梳理”,为入户调查打好基础。加强与民政、人社、教育、医保等部门间数据共享,结合就业培训、精准康复、家庭无障碍改造等业务系统,对数据一致性进行比对,从采集源头上杜绝调查不细、情况掌握不实等问题。严格落实“基层填报、业务把关、动态审核”的工作步骤,逐级开展跟踪督导,2023年各级残联共开展督导123次,确保残疾人基本情况翔实准确,服务情况真实可靠,需求信息应调尽调。自治区残联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调查工作开展评估,形成评估报告,以评促改,提升调查质量。
三是加强数据应用,服务工作大局。以需求为导向,将调查数据作为精准服务和资金分配的依据,切实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2023年,全区康复服务需求率增加8.25%,托养服务需求率增加3.87%,就业帮扶需求率增加0.69%,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需求率增加0.59%。组织专家、学者针对调查数据开展课题研究,深度挖掘残疾人状况信息采集数据,深入细致分析调查数据背后的残疾人生存发展情况,形成了《基本状况调查数据分析报告》、《收入调查数据分析报告》、《宁夏残疾人工作数据手册》等,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启示。积极运用调查成果,推动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的通知》,就残疾人托养、残疾儿童救助、辅助器具适配、兜底帮扶等惠残政策作了进一步明确,纠正基层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理解偏差和过度解读等问题,确保惠残政策项目有效解决残疾人实际困难。开展“残疾人之家”建设,在乡镇(街道)建设集托养、康复、就业、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机构,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开展困难残疾人家庭“一家一年一事”帮扶解困行动,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为4627户监测帮扶对象制定解决帮扶事项6193件。启动实施脑卒中患者残疾预防康复训练救助项目、7—17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康复教育融合救助项目、人工关节置换等3个新的惠残项目,每年为700人次脑卒中患者提供住院系统性康复和居家康复服务,为有接受康复教育意愿的7-17岁残疾儿童提供基本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为200人次以上肢体残疾人提供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和康复治疗服务。(自治区残联办公室)
多种就业形式确保残疾人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掉队
近年来,自治区残联以实施残疾人就业“十项行动”为抓手,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不断织密就业帮扶“保障网”,推动多种就业形式“齐发力”,确保残疾人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一是强化就业优先,为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有力保障。主动将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全区就业工作大局、列入民生实事,6.8万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就业占比63.92%,高于全国8个百分点。发挥残工委综合协调作用,自治区残联牵头抓总,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税务局、国资委、厅局扎实等厅局扛起30项重点任务,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形成了上下贯通、齐抓共管、共推共促的工作格局,助推残疾人就业工作落实落地。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出台《自治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实施方案》等11项政策文件,推出了一批具有突破性、针对性的助残就业举措。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残联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12条“硬核措施”,残疾人就业创业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建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联席会议制度和使用督促机制,宁夏税务局、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宁夏分行、残联主动作为、精准发力,不断优化残保金征收服务流程,持续加大残保金征收力度,抓牢抓实残保金征收工作质效。2023年征收入库4.42亿元,创历史新高,有力保障残疾人事业发展。
二是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大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出台“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机关事业单位至少预留1个残疾人定向编制”政策,建立残疾人自主招聘、单招单考制度,让残疾人公平地进入“体制内”,实现高质量就业。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纳入社会责任评价和年度考核,不断强化用人单位责任意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规模显著增长。认真执行精准奖励、退税等奖励政策,2022年以来,发放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奖励363.21万元,通过“有效的奖”,鼓励用人单位以岗适人、因人设岗。目前,全区按比例就业6236人,集中就业1100人。就业创业扶持举措有力。建立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补贴制度,鼓励残疾人通过创办经济实体、灵活就业实现就业,通过精准帮扶、政策扶持等多元化就业帮扶活动,护航残疾人就业创业行稳致远。2022年以来累计发放自主创业补贴2397.76万元,支持7331名残疾人灵活就业。打造“塞上妙手”盲人按摩品牌,推行“六统一”模式,发放盲人按摩机构规范化达标补助36.95万元,助力盲人按摩机构规范化建设、规模化发展。兜底保障安置全面落实。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线、救急难”作用,建立“按不低于岗位总数10%比例及‘应安尽安’要求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全区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2183人。建立辅助性就业机构82个,799名残疾人在安居康复的同时在家门就业。建立困难残疾人岗位补贴制度,对安排智力、精神、视力、重度肢体等困难残疾人就业一年以上的用人单位,按照每人每年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2倍给予岗位补贴,累计发放稳岗补贴资金213.67万元。落实普惠金融各项政策,在全国率先实现金融助残县域全覆盖,累计年发放信用贷款3192笔2.01亿元,带动3464户残疾人家庭就业增收。实施阳光助残小康计划,投入资金1995.6万元扶持4989户农村残疾人家庭发展种植养殖、零售、家庭手工、直播带货等致富项目。落实闽宁协作项目35个,投入资金2087.7万元,为2190名残疾人实施康复技能培训、肉兔养殖等帮扶项目。围绕自治区“六特”产业,扶持72个经济实体或致富带头人辐射带动2487名农村残疾人发展滩羊养殖、肉牛托管等特色产业。
三是多元主体合作参与,有效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的专业化、精准化水平。注重提供从教育到就业再到增收的全周期服务,在补短板、扬优势、促转化上狠下功夫,为残疾人和用人单位穿针引线,搭建沟通的桥梁,更好地将各项惠残政策落到实处。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常态化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组织开展“走访拓岗促就业”活动,走访民营企业679家(次),拓展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6193个,组织线上线下残疾人专场招聘会111场,为残疾人就业创业牵线搭桥。实施“宁夏贫困残疾人家庭‘千名高级手工艺师’培训行动计划”,开展电子商务、手工编织、雕刻、刺绣等职业技能培训385期17948人次,有效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服务质量。联合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民政厅将残疾人就业服务纳入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列入自治区政府2024年度“13+1+7+N”重点事项,线上线下协同推进,推行“全域办”,实现“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次申请”。以就业援助月活动为抓手,加强就业咨询指导、求职信息登记等就业援助服务,全区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469场次,推送企业用工信息4278余条,为残疾人就业创业牵线搭桥。联合自治区妇联实施“美丽工坊”就业服务项目,打造“美丽工坊”5家,累计安置带动322名残疾人就业。创建“不尤手作”残疾人文创品牌,协调宁夏外事办将“不尤手作”品牌草编包、微钩蝴蝶、八宝茶三款产品纳入国礼候选。推荐“美丽工坊”文创产品参加外交部、钓鱼台国宾馆“中秋大集”活动、中国残联首届残疾人文创展和残疾人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有效提升“不尤手作”产品销售量。(自治区残联教育就业工作部)
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呈现新气象
今年以来,自治区残联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带动广大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活动、融入社会,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呈现新气象,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残疾人事业新篇章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一是加强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十四五”提升残疾人文化服务能力实施方案》,全区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全面实现免费开放服务,不断完善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打通了广大残疾人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最后一百米”。加强盲人阅览室建设,全区27个公共图书馆均设立了盲文阅览室或残障阅览室,设置坐席444个,盲文图书15400余册,点对点提供“盲人智能听书机”借还服务,为盲人阅读创造了良好条件。持续打造“黑眼睛看未来”公益阅读品牌,全区共开展读书活动115场次,参与人数4000余人次。开展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项目5000户、开展各类文体活动530多场次、组织各类比赛及展览21场次,残疾人参加人数2.2万余人次。依托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残疾人文化活动融入其中,实现活动内容更丰富、文化助残更实效、文化惠残更精准。
二是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活动,探索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不断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2024年6月13日宁夏残疾人艺术团正式揭牌成立,为全区广大残疾人艺术人员搭建了展现艺术才华、融入社会生活的全新平台,开创了新时代残疾人特殊艺术工作新局面。宁夏残疾人艺术团精心打造了12个残疾人精品节目在全区10个县(区)进行巡演,展示了残疾人艺术风采,丰富了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联合宁夏图书馆开展全区“古韵今声 共筑中国梦”视障人士诗词大赛,20名决赛选手充分展现了视障朋友的文学才华,是一次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创新提供无障碍文化服务的有益探索,更是一次弘扬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生动实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了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残疾人书法绘画摄影文创作品“六进”活动(进部队、进企业、进校园、进商圈、进场馆、进残疾人服务机构),全区巡展10场,搭建了各民族残疾人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展现了各民族残疾人艺术风采,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三是促进残疾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认真落实《宁夏残疾人文化产业发展项目扶持办法》,打造2家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扶持8个残疾人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培育各级各类非遗传承人16名,开展残疾人文化艺术活动500余场次,举办残疾人文创作品“四进”(进“两会”、进景区、进商圈、进街区)活动36场次,辐射带动800余名残疾人就业,实现创收百万余元。推动探索“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注册打造“不尤手作”残疾人手工艺品牌,开发了8个系列30个小类的具有文化价值和市场潜力的文创产品,加大“不尤手作”品牌推广,组织参加了全国第八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残联“共享芬芳 共筑美好”首届残疾人文创展、西部残疾人文化艺术交流等活动,以文化艺术的力量展现我区残疾人的自身价值和自我认同,展示我区残疾人积极向上、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自治区残联宣传文化工作部)
兴庆区残联用心用情书写残疾人事业新篇章
近年来,兴庆区残联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银川市及兴庆区委、政府工作部署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加强政治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提升“真情服务,助梦启航”党建品牌影响力,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残疾人工作全过程,加强基层残疾人专职干事(委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别残疾人专门协会的优势和作用,不断密切党与残疾人群众的血肉联系,引导广大残疾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二是强化帮扶救助,不断擦亮幸福底色。全面提升残疾人精准化服务水平,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提高残疾人幸福指数,大力开展困难残疾人家庭“一家一年一事”行动,组织干部职工深入241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制定精准化、个性化帮扶措施,为2550名困难残疾人和5320名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为61名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和盲人按摩从业人员发放补贴养老保险资金30.38万元,为40户从事特色种植养殖的残疾人家庭发放16万元扶持补贴,为31名防止返贫监测人员发放残疾评定补贴6007.80元。
三是落细帮扶措施,提升教育就业质量。深入落实扶残助学政策,为57名重度残疾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服务,联合教育部门为3名参加2024年高考、中考的残疾人考生提供便利服务,发放各类助学补贴资金5.6万元,全力保障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以上。持续加大残保金催缴力度,审核行政、企事业单位341家,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742人,为15家企事业单位发放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奖励资金24.38万元。强化残疾人就业服务,打造“塞上妙手”盲人按摩规范化机构3家,为115名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残疾人发放补贴资金40.3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4%。开展非遗麻编、冷氏灯雕、中式面点、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6期200人次,挖掘残疾人就业岗位220个,新增残疾人就业311人,年度新增就业任务完成率160.31%,残疾人就业率较上年同比增长44%,实现残疾人就业服务率连续两年稳增长。
四是创新形式载体,健全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推进残疾人之家试点工作,建成8家“残疾人之家”,开展日间照料服务128人,升级打造云和社区残疾人就业“微工厂”、燕祥社区吉毅善“非遗+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等产销一体融合的残疾人就创业特色试点项目。建设“医康教”相融合综合性残疾人康复中心,不断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精准化和覆盖面。截至目前,享受基本康复服务3750名,为828名残疾人发放各类辅具5410件,门诊服药救助376名残疾人28.96万元,康复救助0-6岁残疾儿童433名,康复服务率和辅助器具适配率达100%。
五是优化发展环境,不断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积极联合多部门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体验式督导活动,着力推进文化场馆、商圈等公共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大提升,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307户,确保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达到个性化、人性化、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助残志愿服务、“全国助残日”、文化进社区、进家庭“五个一”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举办“乐享体育·炫彩人生·助力残奥”兴庆区残疾人运动会,78名残疾人运动员展开角逐。为110名重度残疾人开展康复健身体育进家庭服务。利用残联微信公众号、各新闻媒体平台大力弘扬全国自强模范王辉和自治区自强模范、全国最美大学生黄莺等先进典型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营造了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浓厚氛围。(兴庆区残联)
【动 态】
★近日,宁夏举办2024年残疾人就业石嘴山市专场招聘会,区内外131家用工单位提供岗位(工种)487个,招聘人数1428人,现场138名残疾人达成就业意向。
★近日,石嘴山市发放扶残助学资金44.1万元,助力163名残疾学生及残疾家庭学生实现大学梦。
★近日,大武口区残联筹措资金28.37万元,向14名在自治区首届残特奥运动会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残疾人运动员发放奖金。
★近日,中卫市残联组织开展了安全知识讲座和消防应急演练,中心工作人员、辅助性就业人员、在训儿童及家长70余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