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

声音开关

语速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大字幕

重置

退出服务

宁夏残联信息第24期

稿件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 发布时间: 2024-12-25 字体: [][][]

  本期要目

  ★宁夏残保金助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固原市残联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 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

  ★中卫市残联推进残疾人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

  ★金凤区残联着力提升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质量

  ★惠农区残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筑牢残疾人工作基石

  ★利通区残联聚焦残疾人“三个保障”实施惠残系列举措

  ★动态4则

  宁夏残保金助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宁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理念,加大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投入。2003年以来,累计征收残保金17.32亿元,年均增长33.65%,其中2023年征收4.42亿元,创造历史新高。近三年来安排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5.69亿元,年均增长幅度超过10%,有力支撑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残疾人的幸福指数,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兜牢底线保障,增加残疾人获得感。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提高到115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高到130元,“两项补贴”标准位列西北第一,每年有14万多残疾人家庭受益;2024年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34亿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28亿元,确保残疾人民生底线兜得住、兜得准、兜得牢,基本生活有保障。进一步优化残疾人照护服务模式,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邻里照护服务项目,目前完成结对帮扶97对,照护服务质效得到保障。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将视力残疾人纳入托养照护对象范围,增强了普惠性、扩大了覆盖面。目前,全区运行的寄宿制托养、日间照料机构172家,共托养、照料残疾人8007人,实现“托养一人、解放家人、幸福众人”。

  二是提升康复质效,增强残疾人安全感。制定《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累计投入5.99亿元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24家,实现市级及以上康复中心全覆盖。建立“多元化建设运营模式”,55家残疾儿童定点服务机构为10729名0—6岁残疾儿童提供精准康复服务,有效改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条件。精心实施“重塑未来”、“光明之家”、脊髓损伤能力重建、电动站立式轮椅公益助残等项目,累计投入3414.15万元,为1573名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和能力重建服务。全面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建设运行规范化残疾人社区康复站367个,为残疾人就近就便提供高质量精准康复服务,全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辅具适配率均达到100%,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91.2%。

  三是推进创业就业,增进残疾人成就感。实施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残疾人就业资金9798万元,有力保障残疾人就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认真落实精准奖励、退税等奖励政策,发放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奖励资金363.21万元,全区按比例就业6236人、集中就业1100人。实施精准帮扶、政策扶持等多元化就业帮扶措施,发放自主创业补贴2397.76万元,扶持就业创业残疾人7331名。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线、救急难”作用,全区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2183人。打造“忘忧草·残疾人之家”品牌,建成“残疾人之家”118个,引进辅助性就业机构85个,889名残疾人在安居康复的同时在家门就业。实施“美丽工坊”就业服务项目,打造“美丽工坊”5家,带动322名残疾人就业。率先实现金融助残县域全覆盖,累计发放信用贷款3192笔2.01亿元,带动3464户残疾人家庭就业增收。实施阳光助残小康计划,投入资金1995.6万元扶持4989户农村残疾人家庭发展种植养殖、零售、家庭手工、直播带货等致富项目。围绕自治区“六特六优六新+N”产业,扶持72个经济实体或致富带头人辐射带动2487名农村残疾人发展滩羊、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

  四是聚焦纾困解难,增进残疾人幸福感。“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5120万元为1.5万户重度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支持实施就业年龄段残疾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解决了10万户家庭的后顾之忧。坚持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建立残疾儿童入学安置动态监测机制,支持开展“小树苗”困境儿童关爱、助力盲人子女就学等行动,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25%。推广“康教融合”,全区4个残疾人定点康复机构已纳入学籍管理,260名残疾儿童少年享受康教融合服务。实施特殊困难残疾人关爱帮扶行动,联合社会工作部、工会、妇联、团委、退役军人等部门,摸排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759户,筹措物资230万元,走访入户2000多人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1300多个、帮办实事900多件。实施困难残疾人家庭“一家一年一事”帮扶解困专项行动,为摸排的4557户残疾人家庭制定帮扶事项5355件,预期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目前,已完成帮扶事项3809件,落实资金844.55万元。“一家一年一事”帮扶解困专项行动做法受到中国残联程凯主席批示肯定,并转发各省学习借鉴。(自治区残联教育就业工作部)


  固原市残联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 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固原市残疾人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推动各项工作的主线,聚焦“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目标任务,统筹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精准康复、文化体育等各项工作,忠诚履职,务实苦干,持续提升残疾人服务质效,推动全市残疾人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一是强化兜底保障,助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健全残疾人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扎实开展困难残疾人家庭“一家一年一事”帮扶解困行动,全市共走访排查困难残疾人家庭2212户2415人,制定帮扶措施2759件,落实帮扶资金296.66万元,市、县级残联结对帮扶困难残疾人家庭97户。配合民政部门完成“两项补贴”提标工作,全市3.35万困难残疾人和2.93万重度残疾人分别享受“两项补贴”,残疾人低保救助、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应补尽补”。构筑残疾人全生命周期保障网,为2.24万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购买“圆梦护航保”,1239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集中托养130人,居家托养1115人,日间照料200人。

  二是突出质量并举,持续优化基本公共服务。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为611名0-6岁残疾儿童提供免费康复服务;拓展7至17岁残疾儿童少年康复服务,机构内训练79人、送康上门84人;将康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向“最后一米”延伸,为18020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为6998名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二是激活助残服务“神经末梢”,全市建“残疾人之家”27家,打造综合性残疾人服务阵地。常态化开展上门代办服务,受理上门待办件10057件,服务10948次,推动残疾人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服务。

  三是推进教育就业,探索就业创业新路径。积极探索“技能技术培训+就业孵化”衔接路径,推动残疾人在网络直播带货、非遗传承等新业态就业,举办农村实用技术提升培训班17期,培训残疾人783人。开展残疾人电商、刺绣、手工编织等培训40期,培训残疾人1428人,其中市级电商培训班培训残疾人46人,培训后达成就业意向31人,打造以固原唐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基础的残疾人电商就业基地。推动盲人按摩一条街建设,重塑“固原盲人按摩”品牌。注重“智志双扶”,全面落实残疾人教育就业支持政策,为102名残疾学生发放助学金35万元;举办残疾人2专场招聘会场,走访企业64家,挖掘就业岗位644个;为115名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提供一人一策就业服务,就业率100%。加强残疾人职业能力建设,选拔15名残疾人参加全区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扶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8家,带动残疾人就业90余人。通过就业培训、举办招聘会等系列就业帮扶措施,2024年全市新增残疾人就业679人。

  四是丰富文体活动,擦亮残疾人幸福生活底色。发展残疾人文化产业项目,鼓励残疾人主动融入地方文化品牌创建,积极为残疾青年作家马骏为代表的文化艺术人才申报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3个、残疾人文学艺术作品3个、残疾人艺术人才4人,其中优秀残疾人青年作家马骏创作的散文集《青白石阶》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骏马奖,获得自治区残疾人文化艺术作品专项扶持资金10万元。选拔青少年残疾人运动员苗子32人;投入资金27万元用于补助残疾人之家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投入资金15万元实施体育进残疾人家庭项目,支持残疾人文化体育等活动阵地建设。积极开展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残疾人趣味运动会等文化体育活动,极大丰富了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固原市残联)


  中卫市残联推进残疾人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中卫市残联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残疾人共同富裕为目标,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奋力谱写了残疾人事业发展新篇章。

  一是加强民生保障,提高生活水平。坚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为619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项目,为874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保洁、按摩、维修、上门代办等开展居家托养,为1206人次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发放救助药品,为57名残疾人开展寄宿制托养、日间照料服务,为19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开展住院救助,为17388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购买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圆梦护航保)并落实理赔41人9.4万元,为行动不便和家庭无照护能力的重度残疾人提供上门代办服务惠及17214人;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5173万元惠及27318人,为20起涉残法律案件提供了法律援助,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1291户1614人纳入“一家一年一事”帮扶解困行动予以帮扶,为362户三类人群残疾人家庭给予创业扶持,培育挂牌种养殖乡村振兴龙头企业吸纳39户残疾人实现就业增加收入,培育合作社、帮扶车间2家吸纳44户残疾人家庭实现就业,为1161名残疾人及家属开展按摩、直播、家政等培训,为261名残疾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开展残联干部结对帮扶困难残疾人家庭工作40余人次,在春节、助残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时间节点慰问困难残疾人1006名。

  二是强化扩量提质,完善服务体系。严格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为720名0至6岁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适配辅助器具610人1050件,为39名7-14岁残疾儿童提供送康上门服务。开展“送政策、挖岗位、促就业”活动,组织20余家企业为残疾人提供73个岗位,通过“访企拓岗”等形式为就业困难残疾人走访用人单位61家拓展岗位 137个,实施残疾大学生就业帮扶,调查率和“一人一策”档案服务率均达100%。采取集中就业、分散就业相结合方式安排44名重度肢体、轻度精神、智力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为125名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残疾人员发放扶持资金42万元。为70名窗口、医务等进行国家通用手语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全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围绕服务残疾人“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线上线下协同办理,将残疾证办理等十项事务进驻政务大厅办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278家,稳定安置残疾人就业673人,兑现超比例安置奖励11家16.56万元。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工作力量,推动成立沙坡头区残联,健全县区残联机构规范化设置。推进市级残疾人“五大”专门协会依法成立登记,发挥协会“代表、服务、维权、监督”职能。着力推进“残疾人之家”规范化建设,在两县一区打造“残疾人之家”20个,目前已建成投运16个。

  三是坚持润心铸魂,丰富文体生活。承办了宁夏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暨残疾人文化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组织791户残疾人家庭开展了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活动,在21个村(社区)开展了文化进社区活动,利用“爱耳日”“助残日”“黑眼睛看未来”等重要节点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50余场次,通过举办残疾人专场文艺演出、残疾人艺术作品展览展销等活动为残疾人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让残疾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提高了残疾人文创工作者劳动收入。向自治区残联申报残疾人文化产业发展项目14个、特殊艺术人才6名,开展全市残疾人人才状况摸底挖掘各领域领军人才9名,3名残疾人作家加入了省级及以上作家(文学艺术)协会,其中残疾人作家高广洁代表自治区(唯一一名)参加了中国盲文图书馆举办的鲁迅文学院残疾人作家研修班。共在各级各类媒体上发布相关报道150余篇,涵盖残疾人就业创业典型、康复服务成果、文化活动亮点等多个方面。为300户重度残疾人开展了康复健身体育进家庭服务项目,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18次惠及1124人,为全国第十二届残运会输送优秀运动员并备战全区第二届残特奥会,对考核选拔的30名年轻运动员进行了为期60天的训练。(中卫市残联)


  金凤区残联着力提升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质量

  为科学、精准、高效推进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全面掌握辖区残疾人基本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金凤区残联早谋划早部署,通过“统、培、督、查、宣”等方式,有效推动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高质量落实。目前,金凤区已完成8430名持证残疾人信息调查工作。

  一是坚持统筹协调,抓好组织领导。专题研讨2024年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立足“实”字早部署、齐统筹,确保调查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成立领导小组,构建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组织网络,形成上下联动、各负其责的数据管理责任体系。充分发挥村(社区)残协调查主力军作用,压实残协责任,动员民政专干、志愿者积极参与,强化调查力量,确保调查触角全覆盖。

  二是坚持分级培训,强化队伍素质。举办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培训班,面对面“教方法”,明确目标任务、理清时间节点、熟知工作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启动基本状况调查工作。指导各街道开展社区调查员培训,通过指标讲解、情景模拟等形式,培养一线入户调查员,打牢思想、技术、方法高质量调查基础,提升培训实效和队伍本领。以“微信工作群”为载体,通过“微课堂”,将课件和调查小技能发至一线调查员,线上进行实时解答,确保每名调查员精准掌握询问技巧和技术要求,科学认定指标定义。

  三是强化工作督导,持续跟踪问效。通过每周通报调查进度的方式对各镇(街道)调查工作进行监督,及时掌握工作进度,针对问题较多、工作推进缓慢的镇街进行持续跟踪督导。银川市、金凤区两级督导组深入乡镇(街道),以完成率、入户率、需求率“三率”和残疾人满意度、政策知晓度“两度”为督导重点,实地核验工作进度和调查数据质量。

  四是自查互检,严把数据关口。落实核查整改制度,组织镇街道开展互查、议查和逻辑检查,坚持“边调查、边录入、边自查、边完善”的工作程序,全程抓好调查数据准确关、业务数据比对关、差异数据修改关,确保填报规范、数据真实。加强与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的对接、共享,确保数据准确、同源。

  五是扩大宣传引导,落实精准帮扶。以数据动态更新调查为契机,积极向调查对象宣传残疾人两项补贴、助学、康复、就业、无障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及安全生产知识,解读政策申请渠道和办理流程,对应享未享残疾人家庭采用上门代办、上门评残等方式,做到应享尽享、应纳尽纳、应办尽办,提高残疾群众对惠残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增进群众对状况调查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金凤区残联)


  惠农区残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筑牢残疾人工作基石

  惠农区加强残联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残联工作力量,健全基层残协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服务管理职能,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有效增进残疾人收入,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推进惠农区残疾人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

  一是选优配强抓组织建设。配备区残联负责人1名,选聘兼职副理事长1名,挂职副理事长1名,在79个村(社区)设立残协组织,将村(社区)残协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残协主席由村(社区)书记兼任,统一了工作流程、制定了《惠农区残疾人专职委员考核管理制度》,明确村(社区)残协工作职责、村残疾人专委工作职责,督促残协发挥作用。

  二是提质增效抓特色产业。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基层残协各项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助推基层残协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惠农区礼河乡银河村残协落实“4+4+2”“一联双包”机制试点,结合“阳光助残小康计划”,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为109户残疾家庭发放“托羊入园”红利11.33万元。红果子镇惠西残协以党建引领残疾人服务为抓手,打造“忘忧草”残疾人之家,开展残疾人文化志愿服务、就业培训、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26场次,切实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三是强基固本抓服务管理。大力推行残疾人专职委员“上门代办”服务,今年以来累计为残疾人提供各项上门服务7000次。无障碍改造惠及困难残疾人家庭167户,提供康复理疗服务290人,免费适配辅助器具507人1063件,免费安装假肢30人,42名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学生享受扶残助学金10.9万元,103名残疾人享受各类就业补贴25.2万元,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班8期培训303人次,安置残疾人公益性岗位23人,5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2858名残疾人办理“圆梦护航保”,理赔16件7.32万元,切实让广大残疾人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惠农区残联)


  利通区残联“三个保障”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围绕残疾人基本需求,利通区残联切实发挥群团桥梁纽带作用,用心用情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开展残疾人民生保障、社会保障和权益保障工作,全心全意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一是立足政策落实,残疾人民生保障更有力度。认真实施困难残疾人康复工程,投入资金186万元为249名0-6岁残疾儿童实施机构康复救助;为200名困难残疾人实施精准康复进家庭服务工作;投入资金43万元,为244名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扎实推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为19名高校残疾毕业生开展职业能力评估,提供“一对一”就业指导服务,残疾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累计为299名残疾人提供手工编织、酿皮制作、家庭种养殖等特色项目培训;累计发放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扶持补贴资金327人80.7万元;通过残疾人之家建设,新增扶持培育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3家。精准实施托养服务,为530名精神、智力、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入户居家托养服务、为50名贫困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为20名行动不便残疾人提供邻里照护服务,为47名无人照料残疾人提供寄宿制托养服务,利通区残疾人托养中心规范化建设运行模式得到自治区残联及各市县(区)残联交流学习肯定。

  二是助力乡村振兴,残疾人社会保障更有温度。发挥商业保险社会兜底作用,投入资金31.2万元为6341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理赔金额12.4万元,切实增强了残疾人家庭抗御风险能力。持续优化无障碍环境,为99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提供个性化无障碍改造,依托惠残政策及新媒体线上宣传,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宣传解读。建立残疾人信息动态监测机制,针对重度残疾人两项补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政策享受,困难残疾人家庭防返贫动态监测,通过定期将残疾人名单推送至民政、医保、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确保社会救助政策困难残疾人应享尽享。加大困难残疾人扶持力度,发放“阳光助残小康计划”补贴资金20万元,扶持50户农村残疾人家庭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为18名大中专残疾学生发放扶残助学资金6.2万元,保障了残疾学生平等接受各类教育。五是实施“一家一年一事”帮扶解困行动。联合各部门、乡镇为56户监测困难残疾人家庭落实帮扶措施65件,实现每户都有稳定增收来源、及时享受精准化关爱帮扶内容。

  三是推动平等融合,残疾人权益保障更有深度。强化残疾人普法维权工作,深入残疾人家庭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5场次,直接服务残疾群众5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残疾人知法、学法、懂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200名残疾人开展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活动,联合各乡镇村(社区)开展残疾人文化进社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累计33场次,帮助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融入社会,在残疾人领域深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挖掘培养3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自治区残疾人运动员选拔测试赛;结合全国特奥日开展残健融合、群众性体育活动7场次,激发了广大残疾人体育热情。(利通区残联)

  【动态】

  ★近日,中卫市残联开展人工耳蜗免费调机、设备检测以及人工耳蜗适配相关政策宣讲,20余名听障人士参加了活动。

  ★近日,金凤区残联为辖区5家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事业单位发放奖励资金9.75万元。

  ★近日,利通区残联组织开展“暖冬行动 爱在利通”残疾人文艺汇演活动。

  ★近日,泾源县残联举办微景观生态缸文创产业培训班,30余名具有手工制作能力的残疾人参加。


分享至: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567号   许可证号宁ICP备15001741号-1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新昌东路208号   电话:0951-5668813
网站管理及技术支持: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宁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