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

声音开关

语速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大字幕

重置

退出服务

宁夏残联信息第25期

稿件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 发布时间: 2025-01-09 字体: [][][]

  本期要目

  ★宁夏“普通+特惠”的惠残政策体系日渐健全完善

  ★全区特殊困难残疾人关爱帮扶行动有形有感有效

  ★全媒体宣传矩阵凝聚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正能量

  ★银川市残联六大提升行动助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金凤区残联着力提升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质量

  ★动态4则


  宁夏“普通+特惠”的惠残政策体系日渐健全完善

  “十四五”以来,宁夏围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目标,推动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惠残政策体系,为全区残疾人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24年7月,全区制定出台现行有效的各类惠残政策文件221份,涉及到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就业、教育、文化体育、权益维护等方方面面。

  一是残疾人社会保障越来越有力。社会救助方面,将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中重度残疾人和三级、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单独提出申请纳入低保,10.35万困难残疾人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补短板工程的行动方案(2023年)》(宁民发〔2023〕27号),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印发《自治区残联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的通知》(宁残联发〔2024〕33号),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社会福利方面,印发《关于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的通知》(宁民发〔2020〕23号),2024年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高到115元/月、130元/月,9个县区实现提标或扩面。社会保险方面,全面落实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代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政策,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6.3%、99.45%。实施“圆梦护航保”项目,累计为42万人次就业年龄段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二是残疾人康复工作越来越精准。印发《宁夏“十四五”残疾人康复服务方案》,为25.7万人次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7.2万人次残疾人配发基本辅助器具。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康复救助0至6岁残疾儿童1.3万人次。开展7-17岁残疾儿童少年康复教育融合救助项目,533名残疾儿童少年得到救助。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工作的实施意见》(宁卫发〔2023〕12号),组织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和救助服务工作。实施精准康复项目,为241名听障儿童验配助听器403台,65名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396名重度肢体残疾人适配电动站立式轮椅,360名脊髓损伤残疾人开展能力重建训练,64人次脑卒中患者提供住院系统性康复训练救助,251人次脑卒中患者提供居家康复宣教指导服务,28名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和康复治疗,建成辅具免费借用点399个。

  三是残疾人就业创业越来越便利。印发《宁夏“十四五”残疾人就业促进实施方案》(宁残联发〔2022〕27号)、《关于建立就业困难残疾人就业岗位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宁残联发〔2023〕46号),累计新增残疾人就业2.3万人,发放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奖励463.41万元、稳岗补贴资金213.67万元。实施精准帮扶、政策扶持等多元化就业帮扶活动,发放自主创业补贴3022.61万元,支持1.2万名残疾人就业创业。印发《宁夏“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实施方案》(宁残联发〔2022〕70号),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3万人次。印发《关于促进宁夏盲人按摩行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宁残联发〔2022〕19号),打造“塞上妙手”盲人按摩品牌,全区新增28家盲人按摩机构,达到246家,432名盲人实现稳定就业。

  四是残疾人教育文体活动越来越丰富。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宁政办发〔2022〕70号),持续巩固提升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水平。在10家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开设学前部、特教班,进一步拓展残疾儿童学位供给。印发《宁夏残疾人宣传文化(产业)项目扶持管理暂行办法》(宁残联发〔2022〕93号),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康复体育进家庭等项目,举办首届残疾人春晚、首届残特奥运动会,开展冰雪运动季、残疾人健身周系列活动,带动5.4万余人次残疾人走出家门、乐享生活。

  五是无障碍环境建设越来越到位。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十四五”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宁残联发〔2022〕30号),明确15部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责任分工。印发《宁夏无障碍环境督导实施细则》(宁残联发〔2021〕83号),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文明城市检查验收重要内容。印发《关于做好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县)申报创建工作的通知》(宁建科发〔2023〕8号),启动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宁残联发〔2024〕18号),累计为1.75万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

  六是残疾人民生服务越来越贴心。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区内通办”落地落实的通知》,将残疾人证申请、残疾人创业就业补贴申请等10项服务事项纳入“宁夏政务服务网”“我的宁夏”政务移动端,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全区线上办理残疾人证业务4.1万件。印发《为特殊困难残疾人上门代办服务若干措施的通知》(宁残工委发〔2021〕3号,累计为26.4万人次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扶残助残文明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宁残联发〔2022〕35号),成立志愿助残服务队77支,惠及残疾人3万人次。(自治区残联政研维权工作部)


  全区特殊困难残疾人关爱帮扶行动有形有感有效

  今年以来,自治区残联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部署要求,精耕细作、精准施策,扎实开展特殊困难残疾人关爱帮扶行动,困难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活状况明显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一是制定工作方案。制定《特殊困难残疾人关爱帮扶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兜底帮扶、就业帮扶、教育帮扶、康复帮扶、权益帮扶、社会帮扶“六项帮扶举措”,建立了精准摸排、综合施策、联系包抓、督导检查、宣传引导“五项推进措施”。

  二是出台惠残政策。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的通知》,就残疾人托养、残疾儿童救助、辅助器具适配、兜底帮扶等惠残政策作了进一步明确,确保惠残政策项目有效解决特殊困难残疾人实际困难。

  三是启动新的惠残项目。启动实施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7-17岁残疾儿童康教融合、人工关节置换3个救助项目,为292人次脑卒中患者提供住院系统性康复和居家康复服务,为160名有接受康复教育意愿的7-17岁残疾儿童提供基本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为28名肢体残疾人提供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和康复治疗服务。

  四是开展“一家一年一事”帮扶解困行动。创新实施监测帮扶对象残疾人家庭“一家一年一事”帮扶解困行动,为4557户残疾人家庭摸排制定帮扶事项5355件,发放资助资金(含物资折款)1100余万元,我区经验做法被中国残联转发推广。

  五是开展邻里照护试点。在吴忠市启动困难重度残疾人邻里照护服务项目试点,97对重度残疾人和轻度残疾人结对开展邻里照护;制定《宁夏困难重度残疾人邻里照护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计划从2025年起在全区每个乡镇(街道)为2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开展服务,最终实现全覆盖。

  六是开展结对帮扶。扎实开展残联干部直接联系包抓困难重度残疾人工作,732名干部职工与865户困难残疾人家庭结成帮扶对子,累计开展走访探视3320余人次,解决实际困难1400多个,帮办实事520余件,资助资金(含物资折合)480万元。(自治区残联组织联络工作部)


  自治区残联全媒体宣传矩阵凝聚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大正能量

  近年来,自治区残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精心打造“一号一刊一网四平台”全媒体宣传矩阵,全景式呈现宁夏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大力宣传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感人事迹,积极营造理解、尊重、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汇聚起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一是奋楫争先,打造残疾人事业宣传主阵地。聚焦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积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服务发展大局,构建宣传矩阵,为了进一步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覆盖面,“宁夏残联”强国号、《宁夏残疾人工作通讯》、门户网站、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等宣传平台陆续运行,《残疾人之声》新闻广播、《直播60分》电视手语节目、《与爱同行》专栏节目等宣传栏目相继开播,逐步搭建起涵盖电视、报纸、广播、网络新媒体整体联动融合、相互赋能的残疾人事业全媒体宣传矩阵。拓宽宣传渠道,促进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级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残健融合文化服务中心、残疾人之家等基层服务阵地,推动宣传工作与业务工作互融互促,相继策划“残疾人之家有爱更有料”、“残疾人手工艺品进两会”“志愿助残在行动”等重要新闻选题,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形成大屏小屏联动、网上网下一体、线上线下互动的良好宣传格局。加大宣传力度,讲好残疾人故事。2024年以来,“宁夏残联”全媒体宣传矩阵累计发布图文(视频)2600多条,其中《加速加速,从并跑向领跑冲刺!》、《这支攒劲队伍,淬火前行》等多篇有深度、有质量、有特色的宣传稿件鼓舞人心、催人奋进;《阅见最好的自己》、《我和你一样》等接地气、有温度的视频短片激励人心、温暖感人,广泛营造了社会各界理解关爱帮助残疾人的浓厚氛围。

  二是守正创新,传播残疾人事业发展好声音。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新进展、新举措,持续增强残疾人事业社会影响力。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精彩纷呈。聚焦举办宁夏首届残特奥运动会、召开自治区残联第八次代表大会等重大活动,通过开设专题专栏,协调中央驻宁和自治区主流媒体一线采访,推出各类新闻报道3200余篇(条)。“一场残疾人运动会带来了什么?”、“举起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等深度报道累计阅读量达500余万人次,不断掀起残疾人事业宣传声势。重要节点同频共振亮点突出。围绕全国助残日、残疾预防日等重要节日、重要节点,区市县三级联动集体发声。全国助残日期间,策划推出手绘、海报、动漫、短视频等新媒体产品12个,银川市残联在宁夏广播电视台推出《小蜗牛的蜕变新生》视频短片,吴忠市残联制作发布以自强典型徐海侠为原型的微电影《我的天空》产生广泛影响。全区各地纷纷聚焦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助残日活动全方位宣传推介残疾人工作,营造了全社会扶残助残浓厚氛围。重点工作民生关切走深走实。紧扣特殊困难残疾人关爱帮扶、无障碍环境建设、残疾人之家规范化建设运营等重点工作进展和残疾群体关切的康复服务、教育就业等方面热点问题,及时推送各类最新惠残政策阐释解读,先后策划推出“康复服务”、“培训赋能”、“就业之窗”等20余个专题内容,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同时聚焦各地精准康复服务进家庭、乡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积分制”等工作,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推动全区残疾人工作提质增效。

  三是主流引领,凝聚理解关爱残疾人磅礴力量。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不断加强“一号一刊一网四平台”传播力、引领力。深入挖掘和讲述残疾人先进典型事迹和社会各界扶残助残暖心故事,用身边人、身边事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自强自立、活出精彩人生。先后推出《轮椅上的马骏 文学届的“骏马”》《对她来说,用眉笔和扔标枪其实是一个原理》《聋哑老板的“无声工厂”暖融融》等110多个残疾人自强典型和助残模范的深度报道,用独臂托起别样人生的快递小哥胡亚明、高考考场用音乐追梦的盲人考生马奕菲、一路过关斩将挺进巴黎残奥会盲人门球比赛的盐池姑娘王春艳……,越来越多坚强乐观、顽强拼搏的残疾人自强典型“被看见”、“被听到”。聚焦精品力作,深化宣传引领,充分利用社会专业团队,创作推出现代秦腔剧《攒劲女人》、眉户剧《匠心贺兰》、电视剧《山海情》无障碍版等一批反映新时代残疾人心向党、展现残疾人自强不息精神、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的优秀文艺作品。“音乐响起的刹那,我的眼睛湿润了”、“他们真了不起”……精彩的残疾人节目赢得广泛赞誉,主旋律、正能量有效彰显。精心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残疾人书法绘画摄影文创作品进军营、进商圈、进社区、进校园、进公共文化场馆、进残疾人服务机构“六进”活动,展示具有各民族文化独特风采的残疾人艺术作品300余件,充分展现了广大残疾人感恩新时代、奋斗新征程的良好精神风貌。(自治区残联宣传文化工作部)


  银川市残联六大提升行动助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银川市残联大力实施六大提升行动,在残疾人事业发展全领域赋予创新理念,提升突破能力,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是实施增收致富提升行动。扎实组织实施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一家一年一事”,落实兜底帮扶、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服务帮扶4103人次,投入106.84万元,切实为困难残疾人家庭排忧解难。组织实施“阳光助残小康计划”项目,扶持266户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从事多元化经营活动,每户扶持资金4000元,累计投入106.4万元,帮助残疾人家庭增收致富。加大对农村纳入低保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口专项救助,累计发放救助金728万元,救助重度困难残疾人3716人。组织慰问困难残疾人5353人次、残疾人服务机构21家,累计发放慰问金325万元。

  二是实施社会保障提升行动。联合民政部门落实“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享受低保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最低档从每人每月110元提高到115元,将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纳入补贴范围,标准每人每月一级200元,二级18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120元提高到130元,今年累计发放“两项补贴”4700多万元,惠及残疾人3.7万人次。规范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运行管理,向5家寄宿制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发放运行补贴资金336.6万元,服务残疾人5475人次。

  三是实施就业创业提升行动。扎实开展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十三条”措施,2023年全市共征收残保金1.24亿元,增长26.5%。组织开展了2024年银川市残疾人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系列活动,举办了残疾人就业援助专场招聘会和小型就业洽谈会、推介会27场次,达成就业意向416人。打造“塞上妙手”盲人按摩机构规范化建设示范店8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11家,发放扶持资金48.9万元。全市65名残疾人高校毕业生,有就业意愿的45人已全部就业。全市共开发残疾人就业岗位1696个,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45期,培训残疾人1524人,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1366名。

  四是实施康复服务提升行动。新建残疾人基层康复站3个,累计38个。为全市1460名0-6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适配辅助器具4000件以上,辅助适配率达100%。联合宁夏艺术职业学院,成立银川市“星杞萌”残疾儿童少年艺术团和“志愿帮扶共建基地”,为50名7至17岁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全方位康教融合服务。开展早期干预试点项目,为94名0-3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取得明显成效。建成银川市重度肢体残疾人和视力障碍者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指导、生活技能训练、助视器验配等服务,累计服务500多人次。积极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等政策法规系列宣传活动,举办残疾预防知识专题讲座、残疾人心理疏导培训班30场,辅导1500余人。联合北京语言大学,成立“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康复校外实践基地”,通过校地合作、资源共享,提升残疾儿童语言康复水平。

  五是实施权益保障提升行动。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资助大中专残疾学生54名,发放助学金12.5万元;为高中阶段残疾学生或残疾人家庭子女减免学费、住宿费1219人次49.56万元。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设立“银川市3至14岁残疾儿童特教部”。组织开展文化周、读书月等活动,完成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项目200户、康复体育进家庭300户。扎实开展残疾人运动员的推荐、选拔和集训工作,在2024年全国特奥花样滑冰、乒乓球、足球争霸赛等赛事中,银川市残疾人运动员获得金牌19枚、银牌10枚、铜牌7枚的优异成绩。精心组织实施无障碍改造889户。落实“圆梦护航”权益保障措施,投入资金161.6万元,为29271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理赔187件70.35万元。为残疾人开展上门代办服务12037件次,惠及残疾人11892人次。整合乡镇(街道)资源,建成运行残疾人之家35个,缩小了残疾人服务圈。

  六是实施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深化残联改革,全市已成立乡镇(街道)残联58个,村(社区)残协571个,实现了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全覆盖。认真落实干部职工集中学法制度和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接待处理信访诉求100余件/次,没有发生倾向性、群体性上访事件,信访办结率达100%。加强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组织建设,完成换届和法人更换,接收社会组织和各类捐赠物资近300万元。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在各类媒体刊登稿件100余篇,刊播电视报道17次,微博、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400余条。围绕“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主题,组织开展了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暨助残月系列活动,社会助残风尚更浓。(银川市残联)


  金凤区残联着力提升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质量

  为科学、精准、高效推进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全面掌握辖区残疾人基本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金凤区残联早谋划早部署,通过“统、培、督、查、宣”等方式,有效推动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高质量落实。目前,金凤区已完成8430名持证残疾人信息调查工作。

  一是坚持统筹协调,抓好组织领导。专题研讨2024年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立足“实”字早部署、齐统筹,确保调查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成立领导小组,构建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组织网络,形成上下联动、各负其责的数据管理责任体系。充分发挥村(社区)残协调查主力军作用,压实残协责任,动员民政专干、志愿者积极参与,强化调查力量,确保调查触角全覆盖。

  二是坚持分级培训,强化队伍素质。举办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培训班,面对面“教方法”,明确目标任务、理清时间节点、熟知工作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启动基本状况调查工作。指导各街道开展社区调查员培训,通过指标讲解、情景模拟等形式,培养一线入户调查员,打牢思想、技术、方法高质量调查基础,提升培训实效和队伍本领。以“微信工作群”为载体,通过“微课堂”,将课件和调查小技能发至一线调查员,线上进行实时解答,确保每名调查员精准掌握询问技巧和技术要求,科学认定指标定义。

  三是强化工作督导,持续跟踪问效。通过每周通报调查进度的方式对各镇(街道)调查工作进行监督,及时掌握工作进度,针对问题较多、工作推进缓慢的镇街进行持续跟踪督导。银川市、金凤区两级督导组深入乡镇(街道),以完成率、入户率、需求率“三率”和残疾人满意度、政策知晓度“两度”为督导重点,实地核验工作进度和调查数据质量。

  四是自查互检,严把数据关口。落实核查整改制度,组织镇街道开展互查、议查和逻辑检查,坚持“边调查、边录入、边自查、边完善”的工作程序,全程抓好调查数据准确关、业务数据比对关、差异数据修改关,确保填报规范、数据真实。加强与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的对接、共享,确保数据准确、同源。

  五是扩大宣传引导,落实精准帮扶。以数据动态更新调查为契机,积极向调查对象宣传残疾人两项补贴、助学、康复、就业、无障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及安全生产知识,解读政策申请渠道和办理流程,对应享未享残疾人家庭采用上门代办、上门评残等方式,做到应享尽享、应纳尽纳、应办尽办,提高残疾群众对惠残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增进群众对状况调查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金凤区残联)


  永宁县残联“三种角色”办好残疾人“心头事”

  2024年,永宁县残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殷切嘱托,勇毅前行,奋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是当好“娘家人”,扎实落实帮扶解困政策。2024年,永宁县着力实施“一家一年一事”帮扶解困行动,走访96户三类监测困难残疾人家庭,制定落实76项帮扶措施为困难残疾人家庭排忧解难,东全村残疾人产业扶持基地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吸纳44名残疾人开展种植业,实现分红8.8万元,残疾人满意度持续提升;紧密围绕照护照料难点,投入58.5万元为390名困难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寄宿制托养服务,切实将温暖的依靠送到残疾群众身边;紧盯“不会办、办不了”的身边小事,为1688名困难重度残疾群众提供“上门代办”服务,残疾群众“好评率”直线拉升;聚焦起居出行“痛点”,投入93.4万元为16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和36户孤残儿童寄养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投入35.08万元为7017名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让残疾人生活更安心。

  二是当好“铺路人”,全力落实就业帮扶措施。2024年,永宁县以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为重点,千方百计开展“拓岗、筹岗、送岗”服务,实现新增残疾人就业382人,同比提高267%。以充实岗位供给,优化送岗服务为着力点,着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新建残疾人产业扶持基地1个,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2个,开展访企拓岗行动,开发岗位201个,组织开展就业洽谈会、招聘会9场次,提供就业援助服务100余人,助力残疾人实现高质量就业。以帮助残疾人“长本事、长能力”为手段,结合社会热点及群众需求,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班5期289人,残疾人就业本领明显提高;以激发残疾人就业内生动力为重点,实施“阳光助残小康计划”项目,发放资金10万元,扶持25户残疾人家庭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发放灵活就业(自主创业)补贴124人32.5万元;发挥残疾人示范引领作用,推送报道永宁县自主创业就业残疾人典范4人,残疾人就业创业信心更强,干劲更足。

  三是当好“守护人”,着力落实康复救助政策。为让残疾人充分享受社会发展成果,“一站式”享受惠残助残服务,2024年,永宁县不断织密残疾人服务网络,依托社会资源,新建4个“3+N”模式残疾人之家,提供康复、就业、培训、文化体育等综合性服务404人次,投入30万元,依托乡镇卫生院开展家医签约康复服务1000人,让残疾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康复治疗。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投入83.02万元转介105名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投入68.69万元为772人次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和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精准康复服务率和辅具适配率达100%,投入13.32万元开展文体活动14场次800人次,令残疾人积极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的动力更强劲。(永宁县残联)


  同心县残联多措并举 凝心聚力 扎实推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今年以来,同心县残联坚持以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为抓手,全面加强兜底补短,加大残疾人帮扶力度,扎实落实各项残疾人优惠政策,努力让残疾人群体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是坚持扩量提质,残疾人康复体系更加完善。2024年共向区内各康复机构转介0-6岁残疾儿童315人,为30名7-17岁残疾儿童提供上门送康,使残疾儿童能够得到及时、专业的康复指导和训练,实现应救尽救;筛查登记矫治手术10例,适配假肢14例、矫形器7例、脊髓损伤10例、骨关节置换20例、助听器80人,筛查白内障患者113人,配发站立式电动轮椅10人;投入58万余元为886名残疾人配发辅具1398件,建设共享轮椅借用站7座。

  二是坚持残健共融,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一是累计投入121万元对291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二是开展托养照护服务。在区残联235户的基础上,争取县财政75万为500户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照护服务;投入12.6万为21名困难重度残疾人提供邻里照护服务。三是建成4家残疾人之家,共吸纳残疾人50余名,服务残疾人529人,另有1家残疾人之家正在建设中。四是为全县9301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46.5万元,共理赔18起,理赔金额17万,实现应保尽保、应赔尽赔。

  三是坚持教就优先,残疾人多元发展更加充分。2024年同心县残联全面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实现新增就业残疾人156人(其中,农村100人,城镇56人)。建立毕业大中专学生一人一策40人,有就业意向39人,已就业38人。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挖岗位、送政策、促就业”活动,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挖岗位36个,已实现就业28人。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线上线下召开招聘会11场次,提供岗位32个,实现就业23人。在前期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对270名残疾人开展了高质量的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累计投入50余万元扶持27名残疾人自主创业、151名残疾人灵活就业。对2024年本科、大专院校录取的40名残疾学生争取14万资金予以助学帮扶。

  四是坚持兜底补短,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一是及时核换残疾人证件。2024年共办理残疾人证1714人,其中新办证1176人,上门办证198人。二是落实残疾人补贴机制。2024年累计发放两项补贴2500余万元、三四级补贴187余万元。三是加强与乡村振兴局、各乡镇数据共享比对,完善筛查预警制度,确保残疾人边缘户不致贫,脱贫户不返贫。2023年9月至今已向各乡镇发出6次新办证残疾人返贫动态监测预警,涉及1622名残疾人;春节期间县政府慰问困难残疾人1600户,发放慰问金80.2万元,各级残联及爱心企业慰问困难残疾人156名,发放价值7.8万慰问品;“全国助残日”活动期间,共筹集助残善款55万余元,按照每人1000元的标准,救助困难残疾学生20人、困境儿童15人、困难残疾人家庭18户、大病残疾工作者1人。四是扎实开展入户帮扶工作。对全县特殊困难残疾人进行摸排,共排查出22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按需求制定了帮扶措施,并给予每户不低于1000元的资金扶持;开展困难残疾人家庭“一家一年一事”帮扶解困行动期间,积极与乡村振兴局对接,入户走访342户监测户残疾人家庭,针对残疾人个性化需求制定了针对性帮扶措施,其中:阳光助残小康计划147户、辅具适配3户、灵活就业5户、残疾人证办理9户、无障碍改造13户,协调民政等部门落实低保10户、大病救助2户、事实孤儿认定2户、公益性岗位3户,除阳光助残等项目之外的191户残疾人家庭,投入21万为每户给予不低于1000元的资金帮扶。

  五是全面扩大宣文范围,残疾人生活更加多彩。以重大活动、重点工作为契机,共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10余场次,发放宣传册、宣传品5000余份,有效宣传了残疾人保障政策法规、残疾预防知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残疾人的良好氛围。2024年结合“春节”“全国助残日”等节点,用心谋划“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文艺演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9场次;组织200余名残疾人及其亲属开展了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活动,进一步满足了残疾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同心县残联)

  【动态】

  ★今年固原市将扶残助残兜底保障确定为民生实事之一,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8777.67万元,其中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508.83万元433949人次;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268.35万元365445人次。

  ★近日,中卫市残联开展孤独症儿童社会性干预专题培训,各定点康复机构相关技术人员及部分患儿家长参加培训。

  ★今年以来,兴庆区残联以满足残疾人需求为导向,对辖区范围内15个乡镇(街道)的317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近日,西夏区残联联合卫健、民政、财政、各镇街及社区,全面开展基层残疾人康复站固定资产排查盘点工作,摸清“家底”,精确固定资产信息、数据,夯实固定资产管理基础。


分享至: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567号   许可证号宁ICP备15001741号-1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新昌东路208号   电话:0951-5668813
网站管理及技术支持: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宁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