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

声音开关

语速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大字幕

重置

退出服务

“让残疾员工有活干、有钱赚、有尊严、有奔头”——银利电气成为全区首家“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基地”

稿件来源:华兴时报 发布时间: 2024-04-12 字体: [][][]
  “当当当、哒哒哒”……走进宁夏银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就传来机器运转的声音,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地忙碌着。从认真工作的态度和表现来看,他们和普通员工并无二致,实际上,他们中有不少人是听障人士。

  就业乃民生之本,对残疾人而言,实现就业不仅能改善生活状况,更是他们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善心善行助残助困,宁夏银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留住了一批批残疾人员工,前不久,被中国残联办公厅评选为“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基地”,成为我区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初心不改助残惠残

  4月的塞上,春和景明。驱车行驶在笔直宽阔的银川(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马路上,沿途一树树花开得正好,喜气洋洋。坐落于此的宁夏银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主要从事各种定制化特种变压器和电抗器的研发销售及技术服务。目前,公司共聘用34名残疾员工,约占公司总人数的32%,残疾员工均为听障人士。

  谈起企业招收残疾人的初衷,自治区政协常委、宁夏银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焦海波回忆道,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宁夏特殊教育学校了解到,残疾学生在学校可享受正常教育,但从学校毕业后找工作困难重重,很少有单位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残疾学生为了谋生去创业,但和健全人相比难度更大。

  在焦海波的倡导下,公司与宁夏特殊教育学校建立合作,由学校定期推荐学生来实习,有意愿留下努力工作的,公司尽力聘用,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实现就业。

  “说实话,我们当时没有这方面经验,也不懂和残疾人基础的沟通方式。但我们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企业应该体现社会担当和责任,守一方水土,尽一己之责。”焦海波抱着尝试的心态,从2003年开始,逐渐招收了部分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生,这就是银利和残疾员工结缘的开始。“最早的一批员工中大部分都留在了公司,他们中有不少人不仅实现了稳定就业,还完成了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焦海波说。

  残健共融同行向好

  从一开始的十几人,到现在三十余人,残疾员工队伍慢慢扩大。一方面,他们在这里改变了人生,用自己的方式持续发光发热,另一方面,公司为残疾员工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环境,大家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宁夏银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焦健介绍,公司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实行“同工同酬”,员工享受同一标准的福利待遇;公司还为所有员工购买平安意外险,为日常生活和工作安全保驾护航。除此之外,各个传统节日员工都享有节日福利。

  “就业一个人,改变一个家。我们公司的残疾员工基本是家里的顶梁柱,支撑着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即使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我们都坚持正常生产、营业,面对需求紧缩、物料价格上涨等困境,坚持不辞退一个员工,帮助他们稳就业、保收入。”焦健说。

  宁夏银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客户范围涵盖航空航天、高铁地铁、电动汽车和风电光伏等领域,经常要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为了提升残疾职工就业技能,培养员工的荣誉感与工匠精神,公司每年还组织各类技能培训及劳动技能竞赛活动,竞赛设置多重奖项,奖励丰厚,不论是否残疾只比拼劳动技能。故而经常有残疾员工脱颖而出,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公司重视对残疾员工的培养,刚开始时,可能残疾员工在识图能力上有所欠缺,学习速度慢,可一旦掌握了技术流程,干起活来就非常认真,效率很高。公司主要根据客户需求生产特定型号的定制化产品,有些优秀的残疾员工也会被安排参与产品研发到投产的过程中。”宁夏银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刘艳梅说,公司在招收第一批残疾员工时,专门聘请手语老师教授残疾员工学习“变压器”“线圈”“硅钢片”等专业用语的表达,还对其他员工进行手语培训,现在车间主任、小组班长等都会简单的手语交流。

  “公司氛围融洽,我们这些刚入职的大学生很快就能融入其中,员工之间相处得非常友好。”2023年毕业入职宁夏银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马鑫鑫说。

  公司除了在工作中对残疾员工和健全员工一视同仁外,还会在生活中对残疾员工进行额外关怀。今年年初,公司举办年会,交由马鑫鑫负责。领导对节目安排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比如说,我们设计游戏时,会优先考虑如何让残疾员工参与进来,无论是奖励还是互动,都以能够带给他们更多的获得感、参与感和体验感为第一要务。”马鑫鑫表示。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在组织活动时考量的细节,公司对特殊群体的关爱有加,都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时时温暖着她。

  “同工同酬”更有尊严

  今年44岁的员工李燕,两岁时因发高烧注射链霉素而失去听力。从宁夏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2003年,她来到了银利电气工作,一干就是20年。李燕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在这里度过,她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工作就业、结婚生子、培养儿子考入武汉大学……

  李燕现在每个月实际拿到手的工资平均有4000多元。一份稳定收入,让她能够自强自立,生活得有底气。提起在银利电气工作的最大感受,李燕微笑着用手语表示,不觉得跟健全人不一样,所有人在这里都是平等的,自己受到了尊重,工作得很开心,她也更加珍惜这份工作。

  不仅有稳定的收入,还能收获甜蜜的爱情。老家在同心县的余彩虹和来自陕西省靖边县的贺元东同为残疾人,两人在同一个车间,相遇相识相知相爱,2013年喜结连理,现在女儿已经11岁了。两人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努力打拼,月收入过万元,早已在银川买房买车,安家落户,一家三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2023年年底的公司年会上,余彩虹还被评为企业的“质量之星”。她通过手语告诉记者,公司从不拖欠员工工资,每月按时发放,他们两口子在这里可以安心地工作。

  “让残疾员工在这个大家庭里,不仅有活干,有钱赚,还要有尊严,有奔头。这是我们招收残疾员工初起就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在焦海波看来,34名残疾员工也是公司宝贵财富,可以为企业创造数不尽的价值。“我们吸纳解决残疾员工就业的同时,也成为受益方,不仅可以免交残保金,还享受退税等政策优惠。在车间工作时,残疾员工因听力语言障碍,不易受外界打扰,工作专注;相对而言,他们离职率低,非常珍惜工作机会,成为公司具有丰富经验和技能的‘老人’,对企业的发展和稳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报记者 马 敏 束 蓉)

分享至: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567号   许可证号宁ICP备15001741号-1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新昌东路208号   电话:0951-5668813
网站管理及技术支持: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宁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