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

声音开关

语速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大字幕

重置

退出服务

王辉:无腿行者闯出一条康庄大道

稿件来源:华兴时报 发布时间: 2024-08-15 字体: [][][]

1.jpg

王辉在工作室研究贺兰砚。

  以手摇车代步到离家十几公里远的学校苦学技艺,创业成功带出学徒2000余人,成为全区“爱心屋”创业项目的筹建人……难以想象,高位截瘫的残疾人王辉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取得这些成绩的。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兴庆区解放东路的王辉制砚第二分店,见到了正和徒弟切磋雕刻技艺的王辉。

  坚定学艺 人生不再迷茫

  今年51岁的王辉,4岁半时因一场突发事故致双腿粉碎性骨折,为了保命把双腿截肢。受当时条件所限,一张高约50厘米的椅子代替了王辉的双腿。上学后,面对同学们异样的眼光,在父母和老师的关心和开导下,他没有自怨自艾,而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以每次考试取得年级前三名的成绩,在学校里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当同情讶异的目光逐步被钦佩和赞赏取代,王辉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初中毕业后,王辉开始考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生命只有一次,我想做有意义的事情。”13岁时,王辉开始跟随父亲学习中医。枯燥的理论、复杂的穴位、艰涩的药方,这些知识填满了王辉的生活,5年中,他也逐步适应并喜欢上了这样的生活。但由于久寻不到有条件能接纳他的专业院校,王辉的中医之路走不下去了,他再次感到无所适从。

  1989年,西夏艺术制品厂开始招收学徒,并从外地请来专业老师,还有几位老师傅有着世代祖传的技艺。闻听这一讯息后,王辉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说:“当时第一批报名的总共30人,我是唯一一个坚持下来的。我知道我能选择的路比其他人更少,所以我必须抓住这次机会。”

  从王辉家到学习的地方有11公里的路程,王辉必须借助手摇车代步。为了准时上课,他坚持每天凌晨出发,一个人在路上艰难前行。“令我感到幸运的是,每当有不好过的沟坎、高坡,总有好心人愿意帮我,助我一臂之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了更熟练地掌握技艺,别人学七八个小时,王辉则学十几个小时,中午也不回家,留在教室琢磨老师傅们的雕刻手法。美术是雕刻的基本功,从来没有学过美术的王辉,为了赶上老师教学的进度,经常白天跟师傅学习雕刻,晚上回家自学美术。王辉肯吃苦、下功夫的劲头被师傅看在眼里,就经常额外指点王辉,教他更多的技巧和专业知识。两年半后,王辉出师了。

  学成后的王辉开始在西夏艺术制品厂进行贺兰石雕刻,考虑到王辉的身体条件,厂里准许王辉可以在家工作。“我记得第一个月发工资时,我领到了70元。这个工资在当时也算不低了,我特别开心,因为自己能赚钱了,以后能养活自己了。”

  授人以渔 前行路上不放弃

  精湛的雕工和巧妙的构思,让王辉的雕刻风格独特,自成一家,慕名来找王辉雕刻砚台的人越来越多,王辉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在西夏区,王辉开了第一家店,他格外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创业机会,经常手摇车去老远的地方见客户,有时候遇见客户在开会,一等就是两三个小时,很多客户被王辉的执着所感动,与他建立了长期的合作。1995年,在政府、残联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王辉开设了宁夏伟帝珍品有限责任公司。渐渐地,他的分店相继开到了漫葡小镇等地。事业稳定后,王辉也希望能帮助更多像他这样有需求的人。王辉说:“因为我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我更明白他们需要这样的平台。”王辉收徒弟,优先考虑身有残疾的年轻人。徒弟们在王辉这里学习技艺,也有了稳定的收入,融入了社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辉和他的团队不仅带这些孩子就业,还扶持他们创业。在培训过程中,王辉联系到其他工美大师和非遗传承人一起开办学校,开设了彩瓷、皮雕、麻编、微钩、葫芦烙刻等几十个非遗项目,为有创业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让他们都能习得一技之长,自力更生。王辉给这个专门的非遗机构取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名字“吉毅善”。其中“吉”有吉祥如意的意思,又与“集”谐音,意指汇集社会各界的资源和力量,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共同完成一件善举。目前,王辉带出的学徒已有2000人,其中,13人已成为非遗项目传承人。

  随着接触的残疾人和弱势群体越来越多,王辉关注到学习雕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对于绝大多数残疾人来说,他们更需要一个稳定的工作来解决当下生活中的困境。通过沟通了解,王辉发现销售烟酒副食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开始萌生了筹建“爱心屋”的想法。有了这个想法后,王辉开始观察有没有适合开办项目的场地。最后,他把目光放在了分布在城市街区的报刊亭上。通过和相关部门的沟通,王辉得到了54个报刊亭的使用权。预计年底这54个“爱心屋”将全部开放。

  “每个人能够获得的机会并不多,看你能不能把握住。一旦有了正确的方向,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坚持和努力。”王辉如是说。(记者 束蓉 见习记者 郭思萍 文/图)

分享至: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567号   许可证号宁ICP备15001741号-1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新昌东路208号   电话:0951-5668813
网站管理及技术支持: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宁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