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妈妈”马晓丽:以爱之名 筑梦孩子未来
马晓丽辅导困境儿童学习。
“爱心妈妈”是一个充满温暖与感动的称号,是将两个原本不相关的人紧紧连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红寺堡区柳泉乡黄羊滩村妇联主席马晓丽自从成为“爱心妈妈”,一路走来,有付出,有感动,更有收获和坚定走下去的信念。
2023年,第一次到梅花(化名)家走访时,马晓丽不禁为眼前简陋的环境感到心酸,屋内只放着一张折叠桌、一个简易的灶台和一张木床。梅花是一名肢体残疾儿童,大部分时间只能待在家里。了解到这些情况,马晓丽强忍着泪水跟梅花说:“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爱心妈妈’。”
两人由此结缘,马晓丽的生活多了一份牵挂。刚开始梅花不太适应,她既渴望温暖却又敏感自卑。马晓丽时常看望梅花,给她讲故事、聊趣事,陪她度过一个个美好的时光。“从她的微表情和手上的动作我能够感受到,她很欢迎我的到来,也很喜欢我给她讲故事。”马晓丽说。
“爱心妈妈”不仅仅是一种称呼,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爱心妈妈”,马晓丽用博大宽广的母爱去滋润“小树苗”,用无微不至的真情去丰盈他们柔弱的翅膀。
黄羊滩村村民田某因意外车祸去世,留下孤儿寡母五口人,妻子李某由此遭受打击患病导致半身不遂,被鉴定为肢体二级残疾,家中还有4个孩子,老大在家务农,老二照顾母亲,老三读高二,老四上七年级,家庭十分困难。作为孩子们的“爱心妈妈”,马晓丽通过多次走访,仔细研究国家政策,向乡里负责民政工作的人员进行咨询,希望能够按照相关政策给孩子们办理孤儿补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马晓丽的帮助下,孩子们成功申请上了孤儿补贴。“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我积极与民政部门联系,带着李某的儿子,拿着户口本等证件,协助他们办理了相关手续。”马晓丽说,从刚开始每月每个孩子领取500多元的补贴,到现在每个月每个孩子领取1200元,国家政策补贴极大地改善了困境儿童的生活状况,让他们在生活、学习上没有了后顾之忧。
工作之余,马晓丽对孩子们倾注了更多的关爱。在平时的家访中,她总是嘘寒问暖,耐心地辅导作业,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让他们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温暖,在彼此的心中,早已把对方当成了亲人。
每到寒暑假,马晓丽都会组织困境儿童一起学习、认真完成家庭作业,还会组织跳绳、打羽毛球、拼图、下象棋等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学得认真,玩得开心。
“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面临孩子们的误解和抵触,也会感到力不从心。但每每看到孩子们一点点的进步,看到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马晓丽说,我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关爱,就一定能够打开孩子们的心扉,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希望。(记者 王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