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检察把“小事小案”办成“守心”事
“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银川市金凤区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以民生突出问题为切入口,以热点堵点问题为发力点,以真招、实招助推提升“检护民生”实绩实效,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小案”办成“守心”事。
聚焦重点领域,以检察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今年8月,金凤区检察院在对某网络平台发布的食品短视频进行排查时,发现41条美食“探店达人”以分享体验、消费测评等方式发布的短视频未显著标明“广告”,遂立案并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约谈辖区美食“探店达人”,下架并对广告进行整改。
这是金凤区检察院聚焦重点领域,守护公共利益的生动实践。该院紧盯互联网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针对部分互联网零售药店存在执业药师超执业范围执业、未上传资质证照等问题,向行政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加强药品网络销售监管。
金凤区检察院加强“三农”领域检察监督,守护国土资源。“我们调查发现辖区一家蔬菜合作社备案年限已超期,但他们没有向行政机关申请重新办理备案手续,导致耕地被违法占用。”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该院制发检察建议,建议行政机关加强设施农用地监管力度,及时督促用地主体重新履行备案程序。针对辖区部分农田灌溉自备井存在取水许可证到期后未续办继续取用地下水的情况,该院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积极整改。行政机关收到检察建议后,组织召开专题会进行研究论证,办理取水许可6件,关停自备井1个。
同时,金凤区检察院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针对辖区21处公共卫生间内无障碍设施缺失问题,制发检察建议9份、磋商函1份,督促行政机关做好无障碍环境设施的管理工作,确保无障碍设施规范齐备并发挥作用。目前,案涉21间卫生间全部整改完毕,切实保障了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
办好精品案,以高质效办案落实检察为民
今年秋季,金凤区检察院办案人员经实地走访,发现12个美团商家和4家线下实体店提供“打耳洞”服务,其中包括饰品店、美甲店、美容店、黄金首饰加工店等,收费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这些商户均未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该院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加强医疗美容监管,对商户非法提供“打耳洞”等医疗美容服务的行为进行查处。
办案中,金凤区检察院创新调查方式、完善取证措施,做好调查核实工作,“打耳洞”公益诉讼案件就是其中一例。该院还以检察建议的“精准性”保障监督质量,通过精准的事实认定、精准的建议内容提升检察建议质效。在办理某行政机关未依法对河湖岸线违法建设履行监管职责一案中,该院邀请具有河湖保护工作经验的“益心为公”志愿者参与案件调查,为检察机关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提出可操作性的检察内容提供专业意见。
金凤区检察院定期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推动整改见长效。“我们在办理某蔬菜合作社存在设施农用地备案超期被违法占用案件时,邀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金凤区人大代表参与检察建议送达,通过人大代表参与监督确保检察建议整改落实到位。”办案检察官说,目前,该合作社已完成设施农用地备案,并提交金凤区资源局入库上图。
“检察+”推动检察监督提质增效
今年10月,金凤区检察院吸收辖区16名退役军人注册成为“益心为公”志愿者。“退役军人加入‘益心为公’志愿者队伍,能够弥补检察机关办案力量不足、线索来源单一等短板。”办案检察官说。
今年,金凤区检察院不断向社会力量“借力”“借智”,推动检察监督提质增效。邀请具有消防工作经验的志愿者参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消防安全隐患公益诉讼案调查取证,邀请特邀检察官助理参与废弃农膜耕地污染整改效果回头看。同时,该院完善“检察一体化”工作机制,健全内部案件线索移送机制,并上下联动做好监督。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注重培育公益诉讼检察复合型人才,加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应用,对模型管理平台的各类功能进行实际操作,增强干警运用大数据助推办案的能力水平。(记者 王潇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