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跟老师一起读,苹果、香蕉……”每天,在中卫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康复师都要对患有先天性左耳耳聋的阿杰(化名)进行语言训练;
沙坡头区镇罗镇李嘴村的刘兴华,家里实施完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后,出行方便了;
北京杏林春雨公益基金会联合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向市残疾人联合会捐赠助听器100个;
……
残疾政策宣传
记者从中卫市残疾人联合会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累计投入资金近200万元,为619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项目;为874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保洁、按摩、维修等服务;向1206人次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发放救助药品;为57名残疾人提供寄宿制托养、日间照料服务;为19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住院救助;为17388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购买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一年来,我市还为行动不便和家庭无照护能力的重度残疾人提供上门代办服务17214人次,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5173万元惠及27318人,为20起涉残法律案件提供了法律援助。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凝聚着残疾人工作者的拳拳之心、浓浓深情,也反映出我市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残疾人来说更是改善生活、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送政策、挖岗位、促就业”活动,组织20余家企业为残疾人提供73个岗位;通过“访企拓岗”等形式为就业困难残疾人走访用人单位61家拓展岗位137个;实施残疾大学生就业帮扶,调查率和“一人一策”档案服务率均达100%。同时,采取集中就业、分散就业相结合方式安排44名重度肢体、轻度精神、智力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为125名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残疾人员发放扶持资金42万元。
康复师对残疾儿童进行语言训练
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秀娟说,今年,市残联围绕服务残疾人“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通过线上线下协同办理,将残疾证办理等10项事务进驻政务大厅办理;安排278家助残企业的年审工作,对超比例安置残疾人的11家企业奖补16.56万元。
今年,市残联积极推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惠残政策,共为720名0岁-6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为610人提供适配辅助器具1050件,为39名7-14岁残疾儿童提供送康上门服务。“孩子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心肝宝贝,残疾儿童也不例外,更需要呵护和帮助。”市残联综合部主任李波说,他们将严格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构建“筛查—诊断—康复”一体化服务机制,合理确定康复救助标准,增加康复服务供给,为残疾儿童提供更多、更广的服务。
阳光满中卫,扶残情更浓。越来越多的特殊群体受益于社会救助制度,得到更精准务实的照顾。一项项民生暖政、一条条民生举措,不断为残疾人的幸福“加码”。做好“春天的事业”,交出温暖的“答卷”,中卫,在不断书着写扶残助残的新篇章。(记者 黄浩 卢学平 张治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