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沟中心学校: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
“孩子们的作品就是装扮我们校园的最好元素。”日前,走进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中心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室走廊里,整整齐齐地张贴着孩子们的绘画和剪纸作品;学校的布告栏上,拼贴着一面由孩子们笑脸组成的照片墙;教学楼的墙壁上,展示着学校的“五育之星”“新时代好少年”,从教室到操场,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仿佛都在诉说着关爱和成长的故事,一一印证着副校长杨建国的这句话。
2024年入选“全国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的扁担沟中心学校,教学宗旨是:办有温度的教育,给乡村孩子一个幸福的学校生活。因为学生来自扁担沟镇的十一村两场及附近移民村,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为学生提供住宿、校车接送、免费营养午餐等,杨建国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基础服务,让每一个孩子的安全有保障。”
扁担沟中心学校舞蹈教室,孩子们在排练。
不仅如此,楼梯口、卫生间,无障碍设施也随处可见。扁担沟中心学校的1473名学生中,有一些智力或身体残疾的孩子。今年九年级的海金花,因为小时候的一场车祸,轮椅成了她日常出行的方式,从她入学起,不仅身边的老师同学会帮她取午餐、照顾她上下楼,学校也为像她一样的学生增设了许多无障碍设施,让来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安心上学。
通过设立创客教室、微机教室、智慧教室、标准化图书室、学校数字影院,扁担沟中心学校也在一步步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通过大胆探索创新、开齐开足课程,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自己的发光点。
智慧教室里,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学习,使用平板电脑通过触屏或拍照答题的方式即可将自己的答案上传到系统中。
学校引入的乡村少年宫活动,创新性地引入智能机器人,让不少学生在这里学会了编程、组装,机器人对抗赛成为他们的业余爱好。五年级学生哈秉诚说:“机器人不仅让我和同学们学会了团队协作,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更重要的是,我有很多跃跃欲试的时刻,想尝试更多更好玩的机器人,我觉得我的思路更加开阔了!”
扁担沟中心学校少年宫机器人教室,同学们在组装机器人。
摔跤室里,一场激烈的摔跤练习正在进行。过背摔、推肘摔,每一个动作都耗费着力气,而这是马婷和马荣荣每天的日常。从被选拔参加集训,到开始打比赛,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但是,当和记者说起自己坚持了3年的这项运动时,马婷和马荣荣的眼睛里都闪着光,充满了对未来的希冀:“夏天训练的时候,我们短袖短裤都可以拧出水来!这一点儿也不夸张。但是我们喜欢摔跤,它让我们变得自信,变得更有力量!”
古筝、绘画、沥粉、舞蹈、举重……在这15个社团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也掌握了1至2项技能。杨建国说:“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打破唯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他们的特长,建立更多的自信心,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而着想,让每一个孩子都闪光!”(记者 陈瑶 杨嘉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