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 创新模式助力困难群众就业
“截至今年5月,已助力27户低保家庭通过就业实现收入提升,其中4户家庭主动退出低保。”近日,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办负责人说。贺兰山西路街道聚焦困难群体中的“可发展对象”,创新构建“政策托底+就业赋能”双轮驱动模式,成功实现从“输血式”救助向“造血式”帮扶的转型,开辟出发展型救助新路径。
针对困难群体“怕断保”的心理顾虑,街道灵活运用“3+12”梯度渐退机制,为就业转型预留充足时间:对人均收入略超标准的家庭给予3个月缓冲期,特殊困难群体更是延长至12个月。
辖区同阳新村的虎大姐一家便是这一政策的典型受益者。丈夫打零工收入不稳定,女儿肢体残疾且需要照料,村委会在渐退期内为她精准匹配乡村公益性保洁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如今,虎大姐家庭月增收1800元,她主动递交退保申请。
街道以创新思维构建“造血式”就业帮扶体系,通过多元化路径实现困难群体可持续增收。街道通过对接银川江海洋仁德康养中心,5名重度残疾人成功转型为杞里香企业滋补类产品的专业包装技工,在获得专业照护的同时,人均月增收1500元。
贺兰山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于颖表示,将持续深化“就业优先型”救助改革,构建“政策保障兜底线、就业增收防返贫、持续发展促共富”的三维长效机制,推动困难群众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实现从生存型保障向发展型增收的跨越升级。(记者 韩瑞利)